東方網記者蔣澤4月12日報道:在經歷了10年基礎研究、5年產品研發、數10種細胞和動物實驗,以及上千次人體志願者試驗後,百慕迪(上海)再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日前在滬宣佈,繼獲得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和歐盟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後,公司產品“生命核”通過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醫療器械產品市場準入審查,可進入各醫療機構,為心腦血管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療選擇。
  1961年,美國科學家羅伯特貝克在科學雜誌《Journal of Bone JointSurgery》發表論文,指出當人體受傷時,大腦會接收到創傷處發出的受損信號,隨後便會啟動自我修複程序,傷口經過7天的修複便可自行愈合。這一發現被稱為“創傷電流理論”。
  若干年前,硅谷一個研究團隊經過反覆試驗,成功研發出能模擬心血管新系統受損修複信號的“生命核”。經過5年產品研發,百慕迪再生醫學中心最終將“生命核”成功轉化為被醫療機構認可和接受的治療器械。此前,“生命核”已由復旦大學藥學院、交通大學醫學院、二軍大、上海體院、新華醫院和徐匯區中心醫院共同完成了細胞、動物驗證和人體雙盲臨床試驗。  (原標題:“創傷電流”修複心腦血管 “生命核”準入醫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pbsoq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